发布日期:2025-05-24 16:53 点击次数:181
来源:环球零碳
撰文 | Shushu
编辑 | Tang
→这是《环球零碳》的1489篇原创
2025年4月,德国法兰克福检察官办公室对德意志银行旗下德国投资银行(DWS)作出正式处罚:涉嫌“漂绿”,罚款2500万欧元(约合2亿人民币)。这一数额是根据其母公司德意志银行的总收入计算所得。
这是欧洲金融监管历史上,关于绿色金融虚假宣传最大的一笔罚单。“漂绿”是一种在营销和传播中采用的欺诈手段,将品牌宣传得比实际情况更负责任、更道德、更环保。
随即,DWS在4月2日的一份声明中表示,过去我们的营销活动确实有时过于夸张,将会尽快支付罚款,不过此次罚款不会对其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务业绩产生影响。
实际上,这并不是第一次DWS因涉嫌“漂绿”而被罚款。这场漂绿案起源于2021年。
当时,德意志银行前可持续发展负责人Desiree Fixler写了一封内部举报信,揭露在其2020年年度报告中就其 ESG 资产规模做出了误导性陈述,声称一半的资产符合环境、社会和公司治理(ESG) 标准,但实际情况与此相矛盾,该公司只有少量投资符合ESG标准。
她指出,公司所谓“绿色资产”大多是虚构的,根本未进行系统性的ESG筛选,报告中的数字更是“为了取悦市场的营销口号”,还宣称“ESG是我们投资DNA的一部分”。
当这位高管在内部非正式地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后,马上就被解雇了。不久之后,Fixler就公开举报了此事,瞬间引发了德国、美国两地监管机构的联合调查。当时德意志银行还否认欺骗投资者。
数据显示,2020年,DWS的年度报告显示,ESG投资组合价值4590亿欧元。到2021年,这一数字却降至1150亿欧元。
2022年,德国法兰克福检察院首次以涉嫌“漂绿”为由对DWS进行了突击检查。随后,检察院报告称,大量投资项目几乎没有考虑ESG因素。第二天,DWS时任CEO 阿索卡·沃尔曼引咎辞职。
2023年,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(SEC) 也开始调查,称DWS投资管理美国公司“未能充分执行其全球ESG整合政策的某些条款,也未遵循其宣传的ESG 投资流程”。最终,DWS被处以1900万美元的“漂绿”行为罚款。
而德国法兰克福检察院对DWS涉嫌就“绿色”投资发表虚假声明的调查仍在继续。2024年初,检察院携联邦刑事警察局警员一个月内两次搜查DWS的办公场所。
如今,长达4年的调查结束,法兰克福检察官办公室正式发表声明:DWS所使用的ESG表述“与事实不符”,属于市场误导行为。
DWS的“漂绿门”并非个案,它揭示了绿色金融行业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:在监管尚未完善、标准高度不一的背景下,ESG会沦为一种“自由包装”的商业标签。
特别是在资本市场高度追捧“绿色投资”的背景下,许多资产管理机构更倾向于通过模糊化语言、宽泛定义来吸引资金流入。例如,“将ESG因素纳入考虑”这类表述,在没有明确量化标准和筛选机制时,几乎可以套用于任何资产。
DWS的主要问题也正是如此。虽然它在报告中声称“多数资产实现ESG整合”,但实际上,真正被系统纳入可持续评估流程的产品比例远远不足。
不仅仅是DWS,多家跨国投资银行也发生过类似事件。2020年,雨林行动网络 (RAN) 报告称,尽管摩根大通自称是可持续金融领域的领导者,但它实际上是全球领先的化石燃料融资机构。
自2016年《巴黎协定》签署以来,该银行已向化石燃料公司提供了超过2680亿美元的融资,这与其对可持续性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公开承诺相矛盾。
目前,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越来越多,媒体也加大了关于“可持续”的宣传,不少企业认为“蹭”或“包装”这个热点能够让其产品或服务更加受欢迎。
实际上,全球范围内针对“绿色虚假宣传”的监管明显趋严,ESG不再是一个可以随意定义和使用的“软标签”,而是一项法律义务。
在一些国家,ESG监管已从“道德范畴”迈入“强制合规”的法律红线,漂绿行为不再只是“信任问题”,更可能构成犯罪风险。
例如法国,“漂绿”已被正式定性为刑事犯罪。根据《消费者法典》第 L.132-2 条款,若企业在广告或市场传播中构成绿色误导,可面临最多两年监禁和30万欧元罚款,罚金甚至可按“漂绿广告或行为相关成本的80%”征收。
自2023年1月1日起,法国对所有涉及“碳中和”或“净零排放”的市场宣传实施法律监管。若无可靠科学依据,即视为误导性商业行为,违规者将被罚款10万欧元。
不仅如此,投资者也可能要求索赔。以DWS的案例来说,投资者的决策可能受到DWS关于投资ESG标准的误导性陈述的影响,如果招股说明书中也包含关于可持续性标准的不正确信息,那更是如此。
在这种情况下,很多资产的价值似乎被高估了,从而导致投资者判断出现错误,可能有权要求赔偿。
对于其他银行或金融机构而言,DWS的案例应该成为ESG变革的明确信号。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责任编辑:何俊熹